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公司新闻
瑞云软件赴国网公司汇报
发布日期:2013-12-10 浏览量:13227

日前,公司领导和陕西省电力公司负责人赴国网公司汇报ELS电网线损系统建设情况,内容如下:



陕西公司线损管理系统建设运行情况


一、系统建设情况

1、建设历程

   陕西公司是国网公司最早进行线损管理信息化创建的单位之一,1998年组织研发“Foxpro单机版线损管理系统”,先后在陕西、山西、内蒙、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市推广。随着电网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紧贴国网公司对线损管理的要求,持续改进,先后历经网络1.0版,1.5版,2.0版,现在已演进到智能化电网线损实时监测分析管理系统3.0版。十五年来,ELS电网线损管理系统已经成为陕西线损管理工作的主要技术支撑手段。

2、系统架构及部署方式

   围绕SG186整体架构,ELS电网线损管理通过融合调度、生产、营销系统中电网设备信息、拓扑关系、用户侧信息,构建发供售用一体化的电网线损统计模型,建立完整、合理、准确的线损“四分”考核体系,系统覆盖0.4kV-750kV厂站、大用户、馈路、台区,实现电力传输“发、输、变、配、用、调”六大环节的线损全过程管理;贯通公司、地市、县局、变电站、供电所各级线损管理单位,统一了管理流程,使线损指标管理从结果管理转向过程的监测控制管理,从粗放式管理转变为精益化管理。

   系统在部署上采用三级架构,两级部署的方式:即省、市、县三级管理架构,省公司和地市供电局进行两级部署的方式。在省公司完成省调一次网损和全省线损汇总统计分析;在地市供电局完成地调、大用户、地区网线损是统计分析工作;在县局完成配网线损管理工作。

  

 二、系统主要功能

   系统历经长时间、多个版本的演进,经过长期应用改进、精简提炼,系统已经从初期的十多个模块、500多个子功能定型为由四大模块、300多个子功能组成的实用化业务应用系统,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

   系统主要由系统维护、数据管理、线损分析和结果管理四大模块组成。

实现计划、调度、营销、农电等业务范围的电量、线损指标的实时统计监测和多维度、深层次分析,实现线损在生产经营辅助决策中的高级应用。

   ELS电网线损管理系统在实现四分线损管理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特色功能:

   1、电网模型一体化

   线损系统在供电局内部实现一体化管理,同时在全省也实现了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管理结构的实现是由全省一个电网模型描述方式来实现的。这样避免了在不同单位之间对同一个厂站或内部结构表述不同的问题,有利于线损管理的规范化。

电网模型建模通过符合IEC61970的XML源导入进行建立。兼容南瑞CIM模型和山大积成CIM模型。电网模型的自动化建立减少了大量的人工操作,同时提高了线损计算模型的及时性和准确率。

 

   2、电网线损统计模型及其智能化设置

   电网线损统计模型是通过统计关系建立的与电网调度运行模式对应的线损统计模型。电网线损统计模型是实现线损四分管理的基础。电网线损统计模型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多套,实现不同的统计分析需要,多套模型之间共享基础数据,相互之间不影响统计结果。

   基于一体化的电网模型,电网线损统计模型完美实现了全站损耗、主变损耗、母线平衡、线路线损、馈路专线线损和台区线损的统计关系的智能批量设置,由于在四分线损管理中,分元器件线损管理的量占到了整个系统数据的80%以上,对此类数据的管理自动化、智能化功能的实现,对线损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效果尤为明显。

   3、基础数据自动采集

   线损统计需要大量的电量数据,电量数据根据管理需要可分为底度数据和电量数据。电量数据量大,比较繁杂。线损系统通过专用接口实现TMR电量集抄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SG186农网管理系统中的线损所需供售电量的自动接入。电量数据的自动接入提高了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并可实现线损的实时监测,同时线损管理对电量数据的应用,可把应用中发现的错误数据信息反馈回数据源系统,以达到相互提高、共同应用的生态管理效果。

 

   4、强大的线损分析功能

   支持时报、日报、实时月、离线月、自由月、季报、半年报、年报等不同统计粒度的数据的统计;

   支持分时段、按参数、按线损率、按电量值等多条件组合查询;

   支持数据同比、环比查询分析;

   支持电量构成的即时查询;

   支持分类数据合计查询;

   数据查询分析图形:曲线图、柱形图和饼图;

   支持查询结果导出Excel;

   全面兼容IE6至IE11、火狐、谷歌等浏览器,不用安装任何插件。

   5、数据综合智能分析

   具有对厂站损耗、主变损耗、母线平衡、线路线损、专线线损、馈路线损、台区线损数据的综合智能分析功能。对上述7类数据自动分类别、分单位统计高损个数、高损比例、高损值,并给出全局(全省)的合计汇总值。非常有利于对全局(全省)高损情况的总体掌握。类似数据以往可能需要层层上报,几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轻点鼠标,即时就能完成。

 

   6、配网线损无时差统计分析

   在现行管理体制下,由时差电量引起的线损波动客观不可避免,由于对时差电量没有有效的统计手段,导致当前线损分析中有都把时差电量推为线损波动和高损环节主要原因的迹象,这些线损波动和高损环节到底是否真的是时差电量造成的,需要通过使用与售电量同步的供电量数据进行确认;配网线损无时差统计分析机制的建立有助于管理人员较准确地估计实际线损率的大小,确定电网降损的主攻方向和节电计划,并可测算和制定合理的线损率考核指标和减小线损波动的方案。


   7、馈路线损的精细化管理

   目前主网线损趋于稳定,电网降损的主攻方向在配网。

   通过馈路线损统计模型,把馈路线损分为综合线损、6-10kV高压线损、0.4kV低压台区线损和农村0.4kV台区线损,明确降损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实现馈路线损精细化管理。

   8、线损指标分解与考核

   系统通过严谨的数据模型,实现线损指标科学、合理、公平的分解,依据海量历史数据,实现线损指标的预测等功能。根据实际完成情况,对线损指标进行评估和考核。

   9、丰富的线损报表

   线损系统提供了线损管理工作中需要的各种报表40余张。报表可以查询,并可以直接导出Excel文件,方便进行打印和传递。报表中心还提供了报表定制功能,可以定制线损报表和电量报表,以满足不同要求。

   10、系统其它特色功能

   系统还有电网线损模型检测及对比、数据平衡验证、典型经验库、数据审核与发布机制、地市明细数据查询、类似智能系统桌面插件等诸多新颖实用功能。

 

三、系统数据

   系统向外可提供标准化的各级单位全网线损、分区线损、分压线损、全站损耗、主变损耗、线路线损、专线线损、馈路线损、台区线损及其累计线损等标准化数据,也可根据需要提供异常专线、高损馈路、高损台区数量、高损比例等综合性数据。